禪林活動
26 Aug 2015
心得分享
2015自我超越營 香港中文大學生活禪七 學員分享(一)

 2015 香港 中文大學自我超越營 學員分享(一)

台灣禪修感想 -- 張婕妤
 
   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兩個星期,但在祖師禪林發生的一切仍然歷歷在目,即使現在還會浮起當時的片段。
 
    在大一時曾參加主修科的禪修田野考察,在寺裡感到豁然開朗致使我參加這個禪修活動。未進來前已知道禪修不是來這裡度假,因此已做好心理準備。來到這裡不但要禁語、禁用手提電話,還要每天四時半起床、十時睡覺,這對於我這個暑假睡到下午一時的人來說的確有點困難。導師Jason在第一天吃飯時又教導們怎樣吃飯,怎樣享受吃飯,想不到平時在家中父母都不會管我怎吃飯,現在卻要重新習怎樣吃飯。睡覺時因為我都是夜貓子,不到凌晨三四點都不睡,突然十時要進睡實在令我輾轉反側不能入睡,晚上還要突然關冷氣然後熱醒了好幾趟,真是有夠難忘。每天起床後都好像做了很多工作,如行山、八式動禪、出坡等,從沒想過自己能過這樣的生活,雖然有一天病倒了,但仍覺得每天過得很充實。
 
    祖師禪林安排了不同的活動,例如講座、生活禪等讓我們認識什麼是禪。最主要有數個活動使我感到深刻。其中一個是拖水缽,就是拿著一碗滿水走路。我就想我在香港走路也很慢的,這難不倒我,誰知一直走水就一直倒,現在才發現自己是一個蠻急的人,就使我感到十分氣餒。後來聽道理說每個人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一樣,就是出生和死亡。這碗水像是我一個重擔,但過了就沒有了。另一件事就是要在水溪堆石頭,從小至大堆五塊,當愈來愈多人做到時,我卻更性急,反而做不到。後來的茶禪要自己泡茶給同學喝,其實還未到我時已因為喝太多而尿急,因此整個泡茶過程我的心情都很差又緊張,泡出來的味道也跟其他人同學不同。這三件事都教懂我做事要慢慢的,急了又或與人比較都會做不好。
 
    又有一個活動是要赤腳行,同學們都害怕走石頭路,但因我以前體驗過,反而對草地感到不安,一直走都害怕腳下有小昆蟲。當我們要睡在這片草地時,我真的全身僵硬,不能動彈,耳邊還有蚊子在煩,不過我也很認同即使不喜歡這感覺都只是這一秒,以後都沒有這一秒的感覺,所以根本不需介懷。另一個活動就是花禪,本身我在座位已經很有妄念地想應該選什麼花,但到後來卻要給別人,同學分享都提到給了別人反而發揮得更好,不要執著自己所弄的,最後都是要放下。
 
    在這七天禪修活動中,的確收獲不少,我們十多位同學一同在祖師禪林相識、一起禪修也是一種因緣, 人生能有多少次去禪修的機會,能夠一起在這裡成長也算是一種緣份。另外,也讓我明白要活在當下,回到香港後,仍然一直被過往的事和將來未知的事而困擾,現在我真的還未能體悟這些道理,因此還需要繼續摸索呢。
 
 
 
 
 
台北禪修之旅感想 -- 鍾穎彤
 
    你多久沒有嘗試沒有電話的生活?你多久沒有和自己的心對話、問自己在做什麼?在繁忙的都市及迷失的工作裡,當其他同學奔往歐洲、日韓時,我慶幸有機會到台北禪修,在禁語的山林、沒有科技產品的七天裡與自己來一場對話。
 
    產生禪修的想法緣起於這個學期選了關佛學的通識課,當時覺得佛家所說的大智慧既顯淺,但又深奧無比;常說:「行住坐臥皆是禪」,但以前我對於禪修的看法也是一名老僧在打坐,或拿著經書研讀,因此很想試試禪修、看看佛祖如何從日常生活中開悟。
 
    這次的生活禪透過花禪、茶禪、攝影禪來闡釋生活中的參禪,讓我們學會欣賞藝術、用心感受,一窺禪修所說的靜心之妙;但我覺得真正的生活禪應是在更日常的生活中的禪修。因此,這七天裡,法師還教我們如何睡覺、打坐、走路、吃飯、出坡打掃、運動來禪修,睡覺、打掃都是禪鞗嗎?沒錯,學懂了法門,做任何事情都是禪修。
 
    禪的最終目標是覺察世界的規律,但首先你得靜下來,覺察自己的心和身邊的事物。在步履忽忽、十分鐘吃畢一頓飯的香港,我們連和自己對話的時間也沒有,違論覺察身邊的事物。法師特別重視吃飯的規矩—「龍含珠、鳳點頭」,要把碗筷握好,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,腰背挺直、不可說話,咀嚼時把筷子握在碗底……,嚴格的規矩成功令我們專注於咀嚼的動作裡;米飯的口感、菜的草青味……每一口都清清楚楚,感受每一碗飯背後的汗水、感恩義工的付出。頭兩天如此慢慢地吃飯是很難,往往在咀嚼時筷子已經在夾下一口飯,準備吞下口裡的菜時就送進另一口飯,腦在想待會兒出坡的工作、回到香港要做什麼。這是很可悲的事,因為習慣了快,我們已經不知道如何慢下來;但到了第四天,當習慣了簡單的作息慢了下來,我就發現我的心靜下來了,舌頭清楚地嘗到不同的味道、眼睛清楚看到眼前景色、皮膚清楚感覺風拍打在身上的涼意;然後發現—即使菜色差不多、景色差不多、天氣差不多,每一次吃飯的滋味也不同,因為心態不同了。正如茶禪所說的一樣,高興和傷心時喝到的茶的味道也不一樣,不同的人聚會所喝到的茶味道也不同,這就是一期一會,也因為這碗飯、這杯茶只會出現一次,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,用心享受,感恩每一樣事物。
 
    禪並不是複雜難懂的東西,透過收心覺察周圍事物,即可從日常生活中悟得道理。這七天學到的佛法很多,但囿於人生閱歷尚淺,很多道理是聽得明白,但還未能成功帶走;不過,或許在將來的人生,它們會突然出現,成就另一段因緣。
 
 
 
 
 
禪修感悟 –- 李仲贏
 
    在台灣祖師禪林的七天禪修時光是豐富而有趣的,像茶禪、花禪、攝影禪、碗缽禪和各種講座都讓我受益匪淺,對於佛家有了更真的了解,同時掌握了一些清淨內心、平靜處世的方法,對於世界的看法和人生的認識也有些改變。
 
    首先,我想分享對於佛家的心的認識,禪修期間有兩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,佛真的存在嗎?人為何會相信佛?後來,通過思索和感受我慢慢有了自己的認識,與其說佛真的存在,不如說人對於世界的困惑始終存在,從而找尋一種心理的寄託,來超度人生的苦難。因為人生總會遇到不可測的事故,總會充滿了痛苦與悲傷,當這些發生的時候,人就會感受到自己在宇宙間的渺小,就會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與義意。因此,很多人會陷入到無盡的迷茫中而缺少生活下去的勇氣。這時候佛家便孕育而生,佛說一切皆是無常,以此來解釋災難苦禍;佛說一切都是假象,勿被其牽扯心思,以此來解釋人們對於名利追求而不可得的若悶;佛說活在當下、清楚自己,以此來解釋人們對於未來的恐慌和對自己的迷茫;佛說人生有彼岸,成佛便可渡過,以此讓人有希望的活下去,並心存善念。由此看來,佛家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價值,他能解決人對於世間種種的困惑,因此不難解釋為何佛家會有如此多的信眾,為何佛教可以長存千年而不倒。但不可否認,佛教也是人創,因此其一理念、一些信條不可避免會有一些自身的缺陷與不可解釋的地方。其實,凡是宗教皆是如此。實際上佛是一種心態、一種生活態度,叫人心存善念、平靜身心,找尋真正的自我。從這一點看,佛教堪為入世,其理論的不足之處,也就可以被人忽略了。
 
    其次,我還想談談對於茶禪、花禪、山水禪等生活禪的一些想法,禪就在我們身邊,我想這也是祖師禪林的法師想告訴我們的道理。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、說的每一句話,其實都不是平白無故發生的,都有其因緣,有其道理在其中。只是平時我們忙於生活、忙於奔波,忽略了生命中本應有的美好,從而活得心煩意亂。但當我們真的全身心去做一件事情,像品茶、像插花、像攝影,我們真心投入,才會真心平靜、真心感悟,從而用不一樣的視角,去審視這個本是相同的世界。我想生活中多一些耐心、多一些真心,我們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。
當人懷疑自己為何是人的時候,佛就孕育而生,他教會人靜下來的方法,告訴人們如何認識自己、如何看待世間的生死起伏。佛說一切無常、佛說緣起緣落、佛說不必執著、佛說渡了自己便渡得了世人。想想如何不是如此,但每個人整理好了自己,世界不也就整理好了自己。我更願意相信,偉大的不是佛,而是心存佛念的人。正如那人所說:禪修,修得的是一種可以修生養性從而改變自己、影響他人的生活方式。嗯,在塵世間,多見幾束佛光。
 
寫在後面的話
    有時候,我們以為我但做對了的事情、以為我們可以改變一切、以為我們無所不能、以為那就是因緣、以為那就是命人註定。其實,我們還是執著、還是放不下。回過頭,我們發現好像自己以前所思所想都是漫無邊際、都是無理取鬧,但我們卻願意在錯的路上走下去、執著著、痛若著、迷茫著。我終究還是成不了佛,也許因為我心中還無法割捨一種東西—愛。為了一個夢,渡不了自己又有何妨。至少 ,我嚮往過彼岸。
 
 
 
 
 
 
台灣 夏之旅 –- 賴忠儀
在台灣這十五天的禪修體驗當中,雖然在過程中有不適應的時候,但我在這次活動中獲益良多,亦有很深的體會,很慶幸我能夠參與其中。這次禪修的體驗可以分為四部分:生活習慣、課堂、禪修活動和童軍禪,當中感受最深刻的是課堂和禪修活動。
 
    在七天的禪修中,我有幸受到不同人的指點,讓一向固執的我樂觀了許多,多了正面的想法和正能量。在眾多課堂中,讓我最受教的是「因緣」的課題。法師曾說,每件事物背後都牽扯了眾多的因緣,每一個因之所以成果都是因為有許多不同的緣在背後推動。聽到這裡,我頓時有種開悟的感覺,發現原來我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是那麼珍貴。如果,當初我某一刻的抉擇不同了,我至今所遇到的事物可能也會截然不同,只要某一個緣不同了,那得出來的果可能也會跟著不同。這些觀念對我有很深遠的影響,特別是對於回港後經歷了一些不愉快的我,有很大的鼓舞和安慰,我不會再去糾結事情發生的原因,亦不會讓自己耽溺於負面的情緒中,因為我清楚明白了「事出必有因」,這個「果」的發生是我自己種下的「因」,而此刻的「果」將會成為另一個「果」的「因」。想得再多也於事無補,倒不如實行REAL:放鬆自己、享受此刻、覺察現狀、放下所有。
 
這次行程亦安排了十分豐富的禪修活動,包括花禪、苶禪、攝影禪、戶外禪……,而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、感受最多的是第二席的苶禪。我本以為兩次苶禪中自己很專心的觀察茶老師泡茶的過程,但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。第二席茶禪中我有機會親身體驗泡苶的過程,我在事前已經重複看過泃茶的步驟幾次,原以為自己能輕鬆應付,但當我坐到泡茶的位置上時,看著眼前的茶具,腦海卻頓時空白一片,幾秒過後我回過神來,拿起旁邊的水壺、把熱開水倒進茶壺中,但把水壺放回原位時卻不能像茶老師般不發出碰撞的聲音;然後,我把茶壺中的茶葉倒進另一個茶具中,沒留意自己按住了茶壺的氣孔,以致不能順暢地將茶倒出,還濺到四周。那時,我開始有點受挫,不太想繼續下去。之後,我把茶從茶具倒進茶杯中,但我卻弄錯了方向,本應是由最左邊開始,我卻由最右邊開始。然而,我一開始是有注意到茶老師倒茶的方向的,但我卻依然弄錯,這是我感到最不甘的地方。返回自己的座位後,我感到有點沮喪,即使我看了幾遍泡茶過程,我卻還是沒有一個步驟做得稱心。這讓我反思自己,明白到在這次禪七經常聽到的「覺察」和「心」到底是什麼。若然我的心沒有在當下、沒有在此時此刻,我就做不到覺察,無論看多少遍終究都只是在「看」而已,這提醒了我活在當下的重要。
 
    儘管這十五天當中有不適應或辛苦的時候,但我相信是一種微小的代價、是一種交易、是各種的因緣,只為了讓我能夠從中有所得著,並能應用一生。我衷心感激在這次活動中所有遇見的每一個人、每一樣事物,因為這是造就了此刻的我。
 
 
 
 
 
台灣禪修之旅 –- Li Yichenkelly
 
    參加這次台灣禪修之前,我對”禪”的瞭解幾乎為零。只因當時對未來感到迷茫,就希望通過佛門修行來大徹大悟。報名之後稍做了解,發現大徹大悟的目標太過遠大,不切實際,靜心或許才是這次禪修的目的。
 
    本以為要去過半個月青燈古佛、誦經敲木魚的清苦生活,到了台灣祖師禪林之後,看過之前的視頻,就發現禪修應該比自己想像中有趣得多。不過,要適應沒有手機、不能講話、每天十點睡覺四點半起床的生活也著實嚇了一跳。雖說自己平時作息還算規律,但這麼早起還是從來沒有過的。第一天的感覺就是睏、睏、睏,早上打坐的時候一直強忍著不要睡著。感覺一天已經過去好久、似乎已經做了好多事情,結果一看錶才早上八點(自己平時起床的時間),一天的時間似乎被延長了許多。後來幾天,早上跟著常舜法師去爬山,走在山路上,呼吸著早上特有的新鮮空氣,感受微風拂面、傾聽聲聲蟬鳴,看著晨練的人和他們的狗,站在山頂俯瞰台北市,忽然感覺心就靜下來了,可以細細品味與欣賞周圍的一切,真正感覺到其實每時每刻都在禪修。
 
    在這次生活禪中,有茶禪、花禪、書畫禪、攝影禪、音樂禪,印象最深刻的要數茶禪和攝影禪了。Jason老師一直說要放鬆,覺察自己的心,禪無法用語言表達,只能指給你看。直到苶禪上看到茶主人安定優雅的神態,舉手投足之間氣定神閑,悠然自得,心中才第一次有了一個模糊的”禪”的影子。張宏聲老師講的攝影也讓我受益匪淺,他用生命和靈魂在攝影,每張作品都充滿靈性,唯美而不造作,作品背後的故事真切感人,作品蘊含的理性哲思發人深省。還記得他講過的一個比喻,人的靈魂好比一杯水,身體好比水杯,水被汙染了之後打破水杯無濟於事,只有再注入清水方能獲得潔淨。靈魂是需要淨化的。從出生起,我們接觸到的黑暗面太多,內心早已不再澄明,只有去發現、去感受周遭美好的事物,用他們驅逐內心的陰影,靈魂才能潔淨如初。
 
    一直以來不覺得自己是個急切近功利的人,然而上了大學之後,周圍的誘惑多了起來,漸漸也迷失了自己,整日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,最終能得到什麼?於是感到迷茫與苦悶。這次禪修過程中,Jason老師不斷告訴我們要覺察、要活在當下、要REAL(relax、enjoy、aware、let it go)。短短七天雖不能大徹大悟,悟出人生真理,但心態逐漸平和,不會因為未來的不確定而煩惱,而是學會靜下心來,享受每個當下,做好自己當下該做的事。
 
    明白了這些,禪修之後的兒童營就感覺輕鬆快槳了許多。兒童營期間每天早起晚睡,白天還要不停照顧小朋友,雖然很累,但看到其他義工和隊輔們用心的付出,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,享受著和他們在一起的每時每刻,就不覺得累,只感到充實與快樂。最後離開時,甚至覺得平日裡最最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十分可愛。
 
    這次台灣禪修之旅雖然並不能讓我參悟生命的真諦,但是靜下心來,去感受並珍惜生命的每時每刻,也未嘗不是參悟生命的一種途徑。
 
 
 
登入
會員登入
更新驗證碼
立即結帳

為簡化流程,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。完成訂購後,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。

購物車 (0)

TOTAL:$0
立即結帳